为弘扬传承伏羲文化,保护发掘传统村落价值,2020年8月19日—22日,9778818威尼斯暑期社会调查实践队赴天水市街亭古镇、天水市博物馆、伏羲庙、南郭寺进行走访调研,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天水市传统村落保护与伏羲文化传承现状。此次社会实践由航空服务艺术与管理系主任柴亚林副教授、学院辅导员梅天鹏老师带队,部分研究生、本科生参与调研。
此次开展调研活动前期,实践队员及指导老师对相关内容做了充足的前期准备,查阅与传统公共空间和神话重述有关的文献与研究著作,并通过线上会议讨论制定具体的调研内容。
第一天:街亭古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在日新月异变化的同时,却忽视了对于传统村落的保护,传统村落的建筑与文化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为进一步保护传统村落,弘扬传统民族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了解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现状,8月19日实践队首先去往天水市麦积区街亭古镇。
街亭古镇位于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东北麦积区麦积镇街子村神龙山下,青山环绕,碧水流淌,诗圣杜甫曾途径此地留下《秦州杂诗》二十首。
在第一天的实践调研中,实践队员通过询问走访、实地田野考察等方式,对村落各个方面进行了摄像、文字、口述等资料的搜集工作,从入口空间、生态空间、公共空间、公共建筑、民俗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方面切入思考,贴近当地居民生活,以实际出发,深入基层,深入民众,了解现状,使调查研究更具说服力,更有研究价值。
随着时代潮流,大部分的古建筑已经损毁,于是实践队一行人去往当地具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如文昌阁、子美阁、崇福寺、山陕会馆等地,通过与当地村民的访谈,了解到古镇古建筑的保护情况,传统文化的保留和重视状况及面临的问题。对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持文化多样性、提升文化软实力、保护发展旅游资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社会实践队员一致认为,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风貌完整的传统建筑,独具特色的选址格局,这些都生动地体现着传统村落厚重的历史底蕴及文件特征,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但是,在快速推进的农村城镇化步伐冲击之下,这些传承着传统民族文化、历史建筑艺术、丰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村落,却已进入了加速消亡期。我们应该加大对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力度,让我国农村千百年来形成的社会情感纽带和生活文化传统得以维系。
第二天:伏羲庙
天水市古时称为成纪、秦州,相传是伏羲和女娲的诞生地,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素有“羲皇故里”之称。弘扬伏羲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实践队第二天去往伏羲庙深入了解人文始祖伏羲的事迹。
伏羲庙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坐北朝南,临街而建,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虽历经岁月沧桑,但庙内古建筑保存较为完整,包括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共10座,整个建筑群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
在伏羲庙里,实践队员跟着讲解员的步伐一同了解伏羲事迹,并在过程中体会伏羲作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非凡意义。伏羲尝百草、制九针等故事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他不仅仅是原始社会的部落首领,而且是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起点。
于古,伏羲是农医牧渔的传授者;于今,伏羲也有着他的当代价值——作为一种中华民族认同感、海峡两岸同宗同源的一种象征。每年在天水市举行的伏羲大典、伏羲公祭,也是当今人们对于伏羲的铭记和追思。
第三天:南郭寺
在行程的第三天,实践队登上建寺已有一千多年的南郭寺,寺中钟声杳杳,木鱼声声,古柏参天,其中更有一棵2500年树龄的“春秋古柏”,历经千年屹立不倒。
南郭寺在唐代已具相当规模,内有天王殿、钟鼓楼、禅林院、关圣殿、杜少陵祠、北流泉等建筑名胜,建筑群落保存较为完好,精雕细刻,曲径通幽,犹见旧时风貌。
虽然建寺已久,但古寺建筑保存较为完好,亭台楼阁仍然古色古香。这里专程前来拜佛的人较少,以游客居多,不难看出,比起作为寺庙的宗教价值,古寺在如今承载的更多的应该是作为人文景观的旅游价值。
每一座庙宇背后都有它的故事,而每一个古建筑的背后也有它的生命魅力,我们需要更多地去关注传统文化,关注古建筑。饮水思源,他们不应该随着历史长河而消失,而应该历久弥香、永远鲜活,而不仅仅只是成为教科书上的图片。
通过为期三天的走访调查,实践队完成了田野调研工作,发现天水市的传统建筑保护较好,但同时也呼吁社会和新闻媒体关注传统文化传承保护,提高重视程度。毫无疑问,在全球化浪潮中,关注和保护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对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提升文化自信也具有深刻影响力。而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也应该开始担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用自己或许微薄的力量让昨天的记忆更好保存。
(文图:柴亚林 审核:谢致远 编辑:办公室)